异国文化的观察思考

乘小船在湄南河行驶,两岸高大的椰子树从旁流过,几栋小木屋、一些小别墅,高脚穿插地站在在椰子树下,偶尔有几个光溜溜像泥鳅似的孩子钻入河中。

在渐黑的天色中,夜晚的清风透过渐凉的空气,我陷入了思考。

泰国文化与中国有何不同,又是什么造成的不同呢? 是因为政治制度还是地理环境又或是其他原因呢?

在大巴上、在船上、在火车上,近处的树木向后移动,远处的山向前移动,在这种流动的景色里, 我常陷入一种思考的流式体验,并得出一些奇怪的结论。

假设在远古时代,非洲人刚走出非洲,随机迁徙到全球各地。其中一个种群迁徙到泰国,另一个迁徙到中国。 这个时候,泰国人和中国人只有地理环境的不同。 这是文化演化的起点,现在打开秒表,开始观察随着时间的流动这两个种群的变化。

不同的语言

很快,这两个种群发明了各自的语言:远古泰语和远古汉语。 语言是为了信息交流而生的,如果没有完善的语言,则不能很好的沟通。 当然也不一定如此,据说有些部落仅靠打鼓的音调和间隔传递信息。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。从文字中,我们可以看出地理环境的不同,生活习惯的不同。

假如,现在又有个国家 C 。国家 C 和中国其他条件一模一样,只是语言不同。 那现在我们怎么把 C 国家的语言翻译成中文呢? 这里有一种简单的方法: 我们把 C 国家的语言当成是一种加密后的中文, 把 C 国家的单词的分布频率 和 中文单词的分布频率一比对, 那么我们自然就可以把国家 C 的语言翻译成中文了。

同样地,我们把泰语单词的分布频率和中文的单词分布,甚至其它国家的语言的单词分布 进行比对。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。

其实有人已经这么做过了,他发明了齐普夫定律,俗称二八定律。 我们日常使用的单词只占所有单词的百分之二十。 观察这些百分之二十的单词可以找出不同语言文化的相同点。 通过剩下的百分之八十,我们可以找出文化的不同点。

我们可以发现,最常用的单词,比如说 “我”。在不同语言读音都不会超过两个音节,并且写起来也很短。 这其实是为了编码的效率,即尽可能用比较短的语句表述最常用的信息。

我觉得这是一种省力法则,正如光的传播一样。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,会发生折射。其实就是为了用最短时间从空气中的 A 点到达水里的B 点。 那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,光在到达水里的B 点之前,难道会计算出最小时间路径吗? 这是个好问题,可以让人想一整天,得出宿命论云云。

我们感兴趣的,其实是不同语言体现出来的不同点。 比如说,在冰岛表示白色的单词有超过七种之多,这无疑体现了冰岛的地理环境。 同理在沙漠里的国家和在海边的国家对蓝色的见解也许也有不同。

不同的建筑

除了语言之外,我们当然很明显地注意到建筑物的不同。 比如泰国一些传统建筑是高脚的,这大概是因为泰国平均海拔只有4米,常有洪水泛滥的国情。所以,泰国的门都是梯形的,上窄下宽。 又比如冰岛的建筑和沙漠里的建筑墙都特别厚,当然是为了隔热隔冷。 又比如屋顶的三角形,有的是钝角有的是锐角。锐角可能是为了避免下暴雪的时候雪更容易滑落。 凡此种种,皆为因地制宜。 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智慧。

文化的趋同性

在路被发明以前,不同国家或许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。 但自从有了路,无论是海路还是空路或者陆路,无疑制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。 这种全球化,正是趋同的体现。

不同国家的城市大都是高楼大厦,汽车也差不多样子,甚至穿衣也逃离不了各种时尚。 那文化为什么会产生交流从而融合呢?

我认为是经济活动的 “一价定律” 导致的。

在曼谷的不少菜馆,我们可以看到 “欢迎中国朋友” 的标语。 甚至我在小岛上租摩托的时候,他们居然会用中国话讨价还价。 随着中国人出国数量增多,会有更多的国家的人使用中文。 正如英文遍布全世界一样。

这种经济活动的交流,通常会带来人群的基因交流。 也许,很多年后混血人太多,以至于没有“混血” 的说法了。 我们这些土著反而会被嘲笑是落后呢。

Published by Taoge on 2017-06-17 00:00:00